回到顶部

白惠元×李静×陈琰娇×樊迎春:孙悟空,激变的中国形象@SKP-S

2024年7月14日 14:00 ~ 2024年7月14日 16:00

收起

活动票种
    付费活动,请选择票种
    展开活动详情

    活动内容收起

    活动嘉宾

    白惠元

  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

    《英雄变格》作者

    李静

   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

    《文艺理论与批评》副主编

    陈琰娇

   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

    《中国图书评论》编辑部主任


    嘉宾主持

    樊迎春

    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讲师


    活动日期

    2024年7月14日(周日)14:00-16:00

    活动地点

    SKP RENDEZ-VOUS

    活动地址

     SKP-S 2F 

   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86号


    活动费用

    免费

    活动当日凭报名短信进场

    报名方式

    进入报名页面

    座席有限,先到先得


    参与提问的前三位读者

    将获得《英雄变格》1本




    无法到达现场的读者,请以直播形式观看本次活动


    【活动内容】


    谁是孙悟空?


    答案似乎并不简单。


    起初,他是古典小说《西游记》里的一只猴子;后来他被搬上了清廷的戏曲舞台,成为《昇平宝筏》里的短打武生;再后来,他的视觉形象开始广泛传播,遍及连环画、动画、电视剧、电影,不断在各种媒介被改写、被重述、被讲成新故事:1986年,电视连续剧《西游记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;1995年,电影《大话西游》于高校大学生文化圈中口耳相传;2000年,网络小说《悟空传》开启网络时代文学大幕;2015年动画片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激起全民的大圣情怀……无论是童年的美好偶像、成年的情怀寄托,抑或中年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,每一代读者或观众在面对孙悟空的形象时,总能召唤出自己那个时代独特的情感立场,孙悟空也由此成为当代中国最大的IP之一,极大程度地激起中国人的文化认同。


    同时,孙悟空形象的变化也折射着现代中国发展很多独特的激变时刻,它不断变化的形象,正是现代中国不断寻求变化、突破自我的象征。及至晚清到现代,随着中国社会的演进,无论是英雄和斗士,还是“行者”或“猴孙”,无论是反抗者还是皈依者,孙悟空的形象都折射出背后的“时代精神”。此时,孙悟空已从古典名著中走来,闯入现代,不断变形,成为激变时代的见证者。


    青年学者白惠元,聚焦于孙悟空这一文学形象,在现代中国视阈下的嬗变,从孙悟空自身的“变”投射于孙悟空形象在不同年代的“变”,进而揭示出现代中国的求变,写就了《英雄变格:孙悟空与现代中国的自我超越》。正如著名学者戴锦华评价白惠元的作品说:“孙悟空这一形象为当代史浸染,亦在当代史中拖曳出多重刻痕。如同一个密码、一句暗语、一处机关、一道或童稚或苍凉的氤氲,可以瞬间触发、开启几代人的记忆深处。白惠元这本专著便似乎是在转动密室,展露并探究这个千变万化、千奇百怪的形象内里的文化记忆与社会机制。在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之间,在形象学与幽灵学之间,在记忆与现实之间,在人与后人之间,展开一次摇曳生姿的文学之旅,亦是追问与苦思的历程。”全书不仅立足于“中国故事”孙悟空,亦有对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认同与建构的讨论,不仅探讨“之前”,亦关注“当下”,可谓一部精彩的文化研究著作。


    2024年7月14日(周日)下午14:00,我们邀请了《英雄变格》的作者白惠元与相关领域的学者李静、陈琰娇、樊迎春,做客 北京SKP-S 2F SKP RENDEZ-VOUS,与读者共同探讨孙悟空——激变的中国形象。


     图片

    【活动嘉宾】


    图片

    白惠元

   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,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,编剧,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,北京市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青年创新人才,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。


    图片

    李静

   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,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,《文艺理论与批评》副主编。


    图片

    陈琰娇

   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,南开大学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,《中国图书评论》编辑部主任,曾任第17届FIRST青年电影展短片预选评审。



    【嘉宾主持】


    图片

    樊迎春

    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讲师,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。



     图片


    【推荐阅读】


    《英雄变格:孙悟空与现代中国的自我超越》

    [增订本]

    图片

    作者:白惠元

    出版社: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 


    正如七十二变法术一样,孙悟空形象的文化传播同样充满了变异性,而这种变异性又可以历史化为现代中国的诸多激变时刻。晚清时期,作为一个“闯入者”,孙悟空成为现代认识论的寓言;20世纪40年代,在日本侵华战争的沦陷危机下,孙悟空在民族主义、国家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三重维度上表达了被压迫者的反抗激情;到了80年代,孙悟空在电视剧中被塑造为“孙行者”,“行者”也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想象方式,夹杂着对西方现代性的热情与困惑;90年代以来,重商主义的社会氛围导致了知识分子群体的“自我贬值”,于是孙悟空也遭遇了英雄主义的降落,同时孙悟空也成为中国青年亚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,用叛逆/皈依这两副面孔诠释了抵抗/收编的青年亚文化机制;新世纪的时代主题是全球化,于是孙悟空成为了跨文化语境里的中国符号。孙悟空的“英雄变格”,这一根植于中国民间智慧的阐释,跳出了西方现代性话语的二元对立结构,富有启示性。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、戴锦华、贺桂梅、邵燕君郑重推荐。





    举报活动

    活动标签

    最近参与

    • Ares
      报名

      (23天前)

    • AA
      报名

      (23天前)

    • yangdi
      报名

      (24天前)

    • 小七
      收藏

      (25天前)

    • 元气
      报名

      (25天前)

    您还可能感兴趣

    您有任何问题,在这里提问!

    为营造良好网络环境,评价信息将在审核通过后显示,请规范用语。

    全部讨论

    还木有人评论,赶快抢个沙发!

    活动主办方更多

    微信扫一扫

    分享此活动到朋友圈

    免费发布